》昨晚开播,腾讯热度一小时破26000,爱奇艺飙升榜第一,双平台广告投流高达12个。 随着热度飙升,评论区却陷入了两极分化的争吵,有人说这是“武侠复兴之光”,有人直接吐槽“滤镜塑料、台词出戏、打戏割裂”。 这部投资超3亿的S+大剧,究竟是真的创新,还是靠顶流粉丝硬撑出来的数据泡沫?

  《赴山海》最大的卖点,是把“穿书”和“系统”设定硬生生塞进了传统武侠框架里。 成毅饰演的现代社畜肖明明,意外穿越到自己改写的武侠小说里,成了主角萧秋水。

  本以为能凭借“上帝视角”横行江湖,结果系统告诉他:你现在“轻功低、内力低、剑法低”,连从青楼二楼跳下来都能摔进白菜堆里。 要想回到现实世界,必须在一年内当上武林盟主。

  这种设定乍看很有趣,用游戏化的任务机制推动剧情,比如系统发布任务,通过奖励和惩罚让观众直观看到主角成长。但问题也出在这里,穿越和系统元素的加入,让传统武侠观众觉得“味儿不对”,而年轻观众又觉得武侠部分“不够爽”。

  剧中试图融合Z世代潮流语境,比如用现代思维解构江湖规则,甚至出现了“PPT策划门派斗争”、“KPI考核管理门派”这种操作。 这种尝试固然大胆,但两种风格的融合并不顺畅,导致剧情时常在“正经武侠”和“无厘头喜剧”之间反复横跳。

  成毅这次一人分饰三角:现实中的颓丧社畜肖明明、武侠世界的成长型主角萧秋水,以及隐藏线中的神秘反派“夜尊”。 从表演层面看,他确实花了心思。 导演透露他为区隔角色设计差异化肢体语言,现实线中佝背颓坐,武侠线中挺直如松。

  打戏部分也延续了《莲花楼》的优势,动作流畅、招式凌厉,被网友称为“内娱武侠打戏天花板”。 但争议也随之而来。 一部分观众认为他的表演“过于设计”,尤其是穿书初期活泼跳脱的戏份被指“尴尬”。

  剧中他的造型也引发两极评价,有人吐槽“脸浮肿、发腮明显”,头套“万年不变”,妆造打光被指“塑料感”。

  古力娜扎饰演的萧雪鱼(原著中为凌雪4)则是又美又飒,白衣执剑的造型未播先火,打戏亲自上阵,被赞“飒爽不输男演员”。 老戏骨们无疑是亮点。丁勇岱饰演的浣花剑派掌门萧西楼正气凛然,胡可饰演的掌门夫人孙慧珊睿智温婉,吕颂贤饰演的朱侠武更是侠气外露。 可惜的是,这些实力派配角在前期剧情中发挥空间有限。

  《赴山海》的出现,是武侠剧在困境中寻求新变奏的一个缩影。 传统武侠剧源自金庸、古龙等大家的经典作品,虽经多次翻拍,却逐渐失去新鲜感。 而一些偶像武侠剧又常常“武不能打”、“不见江湖”,过于依赖特效和慢动作,剧情低幼。 既然复兴经典困难,偶像武侠评价不高,创作者只能选择创新改良,寻找有新意、多重看点的IP进行影视化。

  《赴山海》选择“穿书+系统”的设定,正是这种尝试。它并非第一部寻求创新的武侠剧。之前的《莲花楼》将武侠与悬疑探案结合8;《云襄传》把武侠和江湖智斗、商战融为一体,男主角云襄甚至武功不高,靠智谋行走江湖8;《少年歌行》则聚焦少年感,展现年轻人成长。

  这些剧都试图为武侠注入新血液。 《赴山海》则更进一步,直接引入穿越和系统概念,试图用现代人视角解构传统武侠世界。 这种创新风险极大。 喜欢传统武侠的观众可能觉得“味儿不对”,而追求轻松下饭的观众又可能觉得武侠部分“不够爽”。

  但从行业角度看,这种尝试是有价值的。 武侠剧需要与时俱进,融入当代价值观和年轻语态,才能重新吸引观众。

  《赴山海》的剧情在努力平衡“传统侠义”和“现代思维”。男主萧秋水的成长并非“开挂式”的逆袭,而是在一次次挑战与挣扎中逐渐突破,从“能自保”到“能护人”。 剧中也有不同背景的侠士被凝聚在一起,展现江湖的纯粹底色,以武相识相交,以义相知相聚,勾勒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江湖群像。

  这种对侠义精神的表达,是武侠剧的核心。 但另一方面,剧中又大量加入了现代社畜的思维模式。 比如男主想用PPT策划门派斗争、用KPI考核管理门派,试图用现代职场文化“整顿”江湖。 这种古今思维的碰撞制造了不少笑料,但也可能消解了江湖的严肃性和武侠的厚重感。

  《赴山海》有着大胆的创新尝试,顶流演员的加持,老戏骨的保驾护航,以及高昂的制作投入。 但它也面临着设定融合生硬、技术瑕疵、口碑分化等严峻挑战。 它可能代表了武侠剧一种新的发展方向,也可能成为一次激进的失败实验。

  最终的评判权,或许还是在每一位观众手中。 你看完《赴山海》后,是觉得这种“穿书武侠”的新玩法挺有意思,还是更怀念以前那种纯粹的传统武侠味儿?